首页― 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况

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由原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系的计算机类专业合并组建,是63365线路检测中心成立最早、办学实力强、专业建设特色显著的学院之一,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三十多年来为江苏的制造和电子信息行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为江苏省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开设专业

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办教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求真务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现有8个专业,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学院专业招生形式多样,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专业有统招和对口单招两种形式,数控技术和软件技术面向全省统招,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采用注册招生形式。

三、基础能力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现有专业图书25万余册;建有数控加工、高级维修电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工程、移动互联、软件技术等实验室、实训室50多个,8个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指定的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电切削工、加工中心、电子装接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硬件技术和维护工程师等工种的培训考核点,全国CAD培训、数控工艺员培训点。具有行业企业认证培训资格,如微软软件工程师、H3C网络工程师、锐捷认证网络工程师、Adobe平面设计师、3D可视化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及Adobe中国认证数码视频设计师等,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三级考点。

四、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8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学历73人,“双师型”教师达87%。有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淮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淮安市十百千培养人才10人、淮安市533学术技术拔尖人才1人,淮安“533英才工程”学术技术骨干人才12人,淮安市“教学能手”1人、淮安市青年岗位能手1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4人。己形成专业建设水平高、服务社会能力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教学集体。

五、科研成果

教师共承担了市厅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市级科技服务平台6项。其中,已完成研究任务并通过验收鉴定的有5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项、淮安市科技进步奖9项、淮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2,主编教育部规划、省级精品教材、公开出版教材44部。

六、办学特色

学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与总结,形成了“订单引领、项目驱动、工学交替、强化实践”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校内、校外工学结合,长、短订单结合,与上海通用电气、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上海大众汽车、徐工集团、沙钢集团、淮安卷烟厂、江苏清拖、江苏金象减速机、富士康科技集团、苏州三星、上海管易、星网锐捷网络、华三通信(H3C)、中兴通信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在各专业广泛开展项目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实施双证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广泛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七、升本机会

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专转本”考试,通过专转本考试的学生可转入本科院校学习,也可以在校内通过“专接本”方式完成本科课程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学位。学院已与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办学,开办的“专接本”专业有: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目前已招收5届学生,学生考试通过率高,教学成绩优异,在全省同类院校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主考学校授予学院“教学管理一等奖”。

八、学生就业

与上海通用电气、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上海大众汽车、徐工集团、沙钢集团、淮安卷烟厂、江苏清拖、江苏金象减速机、富士康科技集团、苏州三星、上海管易、星网锐捷网络、华三通信(H3C)、中兴通信、江苏微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保障,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8%

九、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

学院为社会提供成人继续教育服务,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学历教育机会。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两专业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专科文凭函授教育服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3+3”培养机制,即3年中职+3年高职学制,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大专文凭;多个专业可为中职学生提供对口单招和注册对口单招入学机会。

学院为社会提供广泛的专业技术服务,全院现有公共服务平台6个,即江苏省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淮安软件和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淮安市信息传输技术公共服务中心、淮安市机电产品智能技术服务中心、淮安市机电装备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技术服务中心、淮安市机械产品精密测量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机械电子和计算机软、硬件专业技术培训服务。

十、三大平台练成才

一是以三委会为平台,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学院鼓励学生加入团委会、学生会与自管会,团结和引导广大同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疏通学生与学院之间的渠道,倾听和反映学生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学院事务的民主管理,维护同学们的正当利益,让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全面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执行能力,造就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

二是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学院着力构建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体系,努力为广大学生搭建科技竞赛活动平台,提升学生技能活动的质量和层次,积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为学生成才成功插上了腾飞翅膀。通过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训练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累累硕果,学生代表学院分别取得国赛一、二等奖各一项,省赛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和市学会级竞赛二、三等奖各两项的骄人成绩。

三是以志愿服务为平台,强化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引导学生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利用课余时间走向街头、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成才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以科技推广、企业帮扶、文化宣传、支教扫盲、社区援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能人。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8号   邮编:223003    联系电话:0517―83858300,83858299,83858282,83858291,83858290

版权所有 63365线路检测中心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